國家歷史文化名城
潮州市是國務院1986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,。
潮州歷史悠久,、人類地靈,有“嶺海名邦”,、“海濱鄒魯”的美譽,被專家學者稱為“中原古典文化櫥窗”。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,,潮州有著無與倫比的魅力。
歷史悠久的南國邦郡
距今約1萬至4000年前,,潮州這片古老的土地就有以陳橋人為代表的先民在這里聚居繁衍,。秦始皇統(tǒng)一中國后,潮州地屬南方四郡的南???。潮州建制于東晉咸和六年(公元331年),距今已有1674年歷史,始設海陽縣,。隋文帝開皇年間撤郡設州,,以“潮水往復”命名,“潮州”由此得名,。其后,,潮州地名隨著歷史變遷不斷更改,直至唐肅宗乾元元年(公元758年),,“潮州”的名稱再次啟用并從此固定下來,。自建制到新中國初期,潮州均為郡,、道,、州、路,、府,、專員公署所在地,一直是粵東地區(qū)政治,、經(jīng)濟,、文化中心。潮州歷史輝煌,。唐宋時期,,潮州經(jīng)濟發(fā)達,以陶瓷業(yè)為代表的手工業(yè)盛極一時,,被譽為宋代廣東瓷都,;明清時期除經(jīng)濟繼續(xù)發(fā)展外,在古城建設和完善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,;在近現(xiàn)代革命史上,,潮州有著“丁末黃岡起義”和“潮州七日紅”的光輝史跡。
人文鼎盛的“海濱鄒魯”
潮州自古以來人文薈萃,,英才輩出,,燦若星河。許許多多的歷史文化名人到潮州駐足流連,,潮州的靈山秀水也哺育了千千萬萬優(yōu)秀的兒女,。潮州是唐宋名相李德裕、文天祥,、陸秀夫等“十相留聲”之所,,至今還有紀念其事的“十相留聲”坊;唐代大文學家韓愈貶謫潮州八個月,,傳道起文,,復興州學,,驅除鱷害,造福農(nóng)桑,,潮州百姓因之改江山之姓為“韓”,,并建祠宇紀念。這些歷史名人促進了潮州地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融合,,為推動潮州文化的形成和發(fā)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,。唐宋時期,潮州涌現(xiàn)了趙德,、王大寶等“潮州八賢”為代表的名賢俊彥,;明清時期,又出現(xiàn)了“一榜八進士”的“后八賢”,。近代以來,,潮州更哺育出一批批革命英烈、碩師名賢,、富商巨子,。
文化豐碩的“嶺海名邦”
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為潮州留下了琳瑯滿目的文物瑰寶。潮州是粵東地區(qū)文物古跡最為密集的地方,,這些文物遺存,,具有分布集中、品種齊全的特點,。僅古城區(qū),,就有古遺址、古建筑,、古墓葬,、摩崖石刻和革命遺址等不同種類。全市現(xiàn)有文物古跡728處,,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,,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處,市縣兩級文物保護單位55處,。5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,有始建于南宋,、中國四大古橋之一,、被譽為世界第一座啟閉式石橋的廣濟橋,有國內(nèi)罕見的宋代府第建筑許駙馬府,,有凝結唐以來各個朝代建筑藝術精華的開元寺,,有集潮州木雕之大成的己略黃公祠,有反映宋代潮州陶瓷業(yè)繁榮景象的筆架山宋窯遺址等,。省,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有韓文公祠,、明代古城墻、廣濟門城樓,、涵碧樓等,。潮州古城至今還保留明清時期外曲內(nèi)方、整齊規(guī)則的城市平面布局,,古城區(qū)內(nèi)古牌坊,、古井、古府第,、古民居隨處可見,,既是珍貴的文物遺產(chǎn),又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資源,。
潮州山水宜人,,風光秀麗。古城區(qū)內(nèi)有筆架山,、金山,、葫蘆山,韓江繡城而過,,形成“三山一水護古城”的格局,。“湘橋春漲”等潮州八景猶如顆顆明珠點綴其間,,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,,為古城增添了無窮的魅力。
風情獨特的“文化櫥窗”
潮州文化是中華民族優(yōu)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,,是嶺南文化的重要支脈,。潮州文化既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,又帶有中原文化的某些特點,,貫穿于潮人整個社會生活之中,。以潮州方言、潮劇,、潮州音樂,、潮州工夫茶、潮州菜,、潮繡為代表的潮州文化影響深遠,,譽播海內(nèi)外。
潮州方言屬漢語八大語系之一的閩南語系,,它詞匯豐富,,表現(xiàn)力強,并保存了許多古漢語的成分和特點,,被語言學家稱為“古漢語的話化石”,。潮劇俗稱潮州戲,,有500多年歷史,它唱腔委婉清新,、悅耳動聽,,表演形式豐富,藝術風格獨特,,深受潮汕百姓和海外潮人青睞,。潮州音樂源遠流長,有弦樂,、細樂,、廟堂樂、笛套音樂,、鑼鼓樂等類別,,優(yōu)美動聽,馳名中外,。潮州工夫茶是一種講究茶葉,、水質、火候和沖泡技巧的茶藝,,是潮人“習尚風雅,、舉措高超”的象征。潮州菜是享譽中外的一大菜系,,具有選料考究,、制作精細、清而不膩的特點,。陶瓷,、刺繡、木雕,、玉雕,、石雕、麥稈畫等傳統(tǒng)工藝特產(chǎn)也有著濃厚的地方特色,,產(chǎn)品遠銷世界各地,。潮州民間藝術俯拾皆是,以浮洋的大吳泥塑,、庵埠的燈謎,、意溪的大鑼鼓、金石的木偶戲和黃岡的布馬舞最負盛名,。
潮州市致力“保護古城,建設新城”,。升格擴大區(qū)域以來,,按照“修舊如舊”,、“不改變文物原貌”的原則,先后投入資金近2億元,,對古城牌坊街等10多處重點文物進行了重建,、維修和整治。隨著廣東“東大門”建設步伐的加快,、“文化潮州”建設力度的加大和“旅游旺市”發(fā)展戰(zhàn)略的進一步實施,,潮州這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必將煥發(fā)新的風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