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愛家鄉(xiāng) 查村情”主題教育實踐活動
( )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鄉(xiāng)村文明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主體,,村莊是這種文明的載體,,耕讀文明是我們的軟實力”。村莊積淀了最為豐富的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留住了中華民族的“根”和“魂”,。村落風貌、家風家訓,、歷史遺產,、人文故事是嶺南文化的載體,是我們身邊最直接的愛國愛鄉(xiāng)教材,。
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,、國務院辦公廳《關于實施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傳承發(fā)展工程的意見》,把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和社會實踐中去,,結合省委,、省政府部署的全省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工作,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,、廣東省教育廳,、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、廣東省學生聯(lián)合會聯(lián)合開展“愛家鄉(xiāng) 查村情”主題教育實踐活動,。潮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誠邀廣大青年學生,、團員、教師,、社會人員利用暑假返鄉(xiāng)及旅游時間,,深入潮州村落,察看村情,,探尋鄉(xiāng)村歷史文化,。
一、活動名稱:“愛家鄉(xiāng) 查村情”主題教育實踐活動
二,、發(fā)起單位: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,、廣東省教育廳、
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,、廣東省學生聯(lián)合會
三,、活動時間:2017年7月—10月
四、參與對象:廣大青年學生,、團員,、教師、社會人員等
五,、活動簡介:在全省自然村落歷吏人文普查基礎上,,利用暑假返鄉(xiāng)、旅游等時
間深入廣東鄉(xiāng)村調查,,隨手拍,、隨手記,以客觀,、科學,、禮敬的
態(tài)度記錄和展示村落風采,,挖掘村落特色。
(一)調查內容:包括村容村貌,、村落由來,、歷史遺產、民俗風情,、村落故事,、
村落名人等。
(二)調查方式:進村走訪,、記錄,、拍攝等,察看村容村貌,,聆聽村落故事,,
體驗風土人情,感受家風家訓等,。
(三)調查成果:以自然村為單位,,可為以下某項或數(shù)項。
1.文章:介紹村落歷史與現(xiàn)狀,,包括調查內容的全部或若干項,。文章應以史實(包括口述史)為依據(jù),真實客觀,,嚴禁杜撰,。文體、字數(shù)不限,,圖文并茂,。
2.照片:反映村落歷史與現(xiàn)狀,包括但不限于村容村貌,、生產生活、歷史遺產,、民俗風情的新老照片等,,每村不少于5 張。照片要求真實,、清晰,,單張照片文件大小在3M以上,配詳細說明,。
3.視頻:反映村落歷史與現(xiàn)狀,,包括但不限于村容村貌、生產生活,、歷史遺產,、民俗風情,。每村時長5分鐘左右。
4.其他可以反映村落歷史與現(xiàn)狀的形式,。
(四)成果提交:
1.可為個人或團隊作品,,可參加單項或綜合評選(含文章、照片,、視頻),。
2.應為原創(chuàng)作品,擁有完整版權,。注明作者姓名,、單位(學校)、聯(lián)系方式,、指導人員,、參加評選類別等。
3.截稿日期為9月30日,。
4.提交至主辦方電子郵箱: chacunqingl@l63 .com,、 [email protected]; 或郵寄至廣州市東風中路 305號省政府大院 10號樓省地方志辦 607室,郵政編碼:510031,。聯(lián)系電話: 020-83132861,、020-83132854(工作時間)。
六,、獎勵機制:
1.評審原則
按照公平,、公正、公開的原則由評委獨立評審,。
2.評委組成
評委由組委會辦公室邀請專家組成,。
3.獎項設置
設立單項與綜合(含文章、照片,、視頻)一,、二、三等獎,,其中單項獎的獲獎數(shù)分別為提交成果的5%,、10%、15%;綜合獎的獲獎數(shù)分別為提交成果的10%,、15%,、20%。組委會根據(jù)參加人數(shù)適當調整比例,。
七,、成果使用:
活動成果主要用于全省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相關成果展示,包括但不限于圖書、網(wǎng)絡,、報刊媒體等,。采用的文章、照片,、視頻,,作者享有署名權。
附件:1.“愛家鄉(xiāng) 查村情”主題教育實踐啟動調查項目與要求
2.“愛家鄉(xiāng) 查村情”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成果信息表
3.“愛家鄉(xiāng) 查村情”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統(tǒng)計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