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方志潮州】潮州歌冊——潮人潮語唱故事
潮州歌冊是用潮州方言誦唱的民間說唱本子,,是一種民間說唱文學,。過去的歌冊普遍為小32開木刻線裝本,內(nèi)容基本為七字句,四句一組,,每組一韻,,除了夾白全用一個唱調(diào),,每四句重復一次,,清唱到底,不需任何伴奏,。聽唱者多為婦女和兒童,,誦唱者多是婦女。誦唱者有兩種,,一種是職業(yè)誦唱者,,一種是業(yè)余誦唱者。誦唱地點一般在繡花場,、抽紗場,,或者是人們閑暇相聚之地。
潮州歌冊
“潮州歌冊”的名稱是民間通稱,1949年以后新編出版的唱本才印上此名稱,,以前的刻本均稱“歌”或“歌本”,。歌冊刊刻業(yè)在清代中后期至民國年間尤為興盛。
潮州歌冊的起源與潮州方言的發(fā)展分不開,。歌冊的語言基本上采用潮語口語、俗語,。宋元以后,,潮州歌冊以潮州語音為基礎,從歌謠,、畬歌,、俗曲等發(fā)展起來。在此過程中,,也接受中原文化的影響,,接受元明以來的說唱文學,包括寶卷,、變文,、詞曲的影響,形成獨特的民間藝術,。歌冊的作者一般是地方上的下層文人或粗通文墨者,,俗稱“無路秀才”或“半路秀才”。
潮州歌冊
潮州歌冊的體裁有兩種,。一種體裁是傳奇故事體,,敘述完整的故事,此類篇幅長者可達二三十萬字,。另一種體裁是歌行體,,沒有完整的故事,或起興以介紹某一系列事物,,也有以某一社會現(xiàn)象為題材,,針砭時弊,懲惡勸善,。傳奇故事體的題材大致包括兩類:一類是根據(jù)演義小說,、傳奇彈詞改編的,有歷史故事,、公案故事,、才子佳人,如《隋唐演義》《孟麗君》《梁?!返?;另一類是根據(jù)本鄉(xiāng)本土發(fā)生的故事、民俗場景或本地著名歷史人物事跡編寫的,如《潮陽案》《劉進忠》《陳三五娘》等,。
潮州歌冊
潮州歌冊為老百姓所喜聞樂見,,廣泛流傳,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,,起到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,、宣傳作用。在革命時期的不同階段,,編寫出《中國歷史歌本》《新中華》《澎湃歌》《保衛(wèi)大潮汕》《南澳光復記》等,,既宣傳了革命思想,同時又促進了方言文學創(chuàng)作,。潮州歌冊還保留了各個時代的口語俗語,,為研究潮州方言的音韻、詞匯變化及文學屬性提供了豐富的歷史材料,。2008年,,潮州歌冊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項目名錄。